談到嘉義;
唯一印象僅是阿里山和森林小火車,
至於市區,從未遊訪過(汗)
這一兩年,
新興景點除了檜意森活村和森林之歌,
嘉義市政府核定為市定古蹟的「嘉義史蹟資料館」,
一直是必訪之地!
吃完郭家雞肉飯後,
循著咕狗map,來到目的地~
位於嘉義市東區,
緊鄰嘉義市立棒球場和嘉義植物園,
依山子頂山勢開闢而成的嘉義公園,
而史蹟資料館就在公園內~
再往前走即是通往射日塔,
艾爾娃把重點放在史蹟資料館,
射日塔就略過了~
步道兩旁蓊綠的大樹,
隨側一旁的是年代久遠的石燈籠,
讓人感受到靜穆氛圍。
穿過有鳥居概念的牌坊~
前身為嘉義神社的齋館和社務所;
現為嘉義市史蹟資料館,
建於昭和18年(西元1943年),
(嘉義神社於祝融之災全毀,原址改建為射日塔)
而社務所顧名思義是神社職員執行神職庶務的主要辦公場所,
屬日本「書院造」型式的格局,
深具歷史、文化、藝術的價值。(資料參考:史蹟資料館官網)
「入母屋造」建築格式的屋頂,
櫛比鱗次的屋瓦,
看似單調、不華麗,
卻洋溢著古樸韻致。
嘉義,是石猴的故鄉,
已有五十幾年的歷史,
在資料館前的石猴雕刻作品突顯嘉義的地方文化特色。
二戰結束後;
齋館和社務所曾由國軍828醫院借用,
直至民國76年才歸還嘉義市政府,
在不當使用及長期欠缺維護之下,
屋體殘破不堪,
市政府委託專業單位研究修復後,
才恢復以往風貌。(資料參考:史蹟資料館官網)
入館不收取門票,但需拖鞋,
詢問館方人員是否能拍照,
得到許可的答案,
這才放心的將雞絲頭拿出來~
走在古意的木造廊道上,
啊.....又勾起我的思日情懷了
牆上掛的是上樑記牌(日本名稱為棟札),
上面記載當時興建的完工時間,
和參與工程相關人員的名字,
在日本,每當重要建物完成時,
都會將棟札置於大樑之上,
是習俗也是記錄。(資料源自:咕狗大神)
裡頭一共展示八個展區;
分別是「城區發展」、「教育發展」、「產業發展」、「重要史事」、
「嘉義名人」、「宗教與民俗」、「古蹟與建築」和「公園發展」等,
從古至今的前人足跡,
好比原住民與荷蘭人、清朝時期、日治時期到現代發展,
讓民眾認識嘉義,
也藉由此,
更加愛惜自己生長的土地。
一轉身,
眼前展開不經意的風景,
窗外綠葉扶疏,
灑落的光影映在檜木地板上,
美到令我捨不得離開呢!
別人笑我太痴狂,我笑他人看不穿~
代表台灣精神的阿里山神木~
以原生檜木打造的空間,
竹簾、紙橫拉門、榻榻米等元素一樣也沒少,
充滿了濃濃和風啊
只不過假日來到,
瞬間變成親子遊戲區???
庭院裡,
已走過百年的楓香樹,
歷經歲月流轉,
看盡人世滄桑,
猜想,是否感嘆物換星移的無情???
在史蹟資料館,
感受歷史積澱的魅力,
享受置身舊時光的愜意,
值得放慢腳步,
細細遊覽一番。
嘉義市史蹟資料館官網請點我
維基百科介紹請點我
地址:嘉義市公園街42號
電話:05-271-1647
開放時間:詳見末圖(休館日:星期一)